歡迎回到 Monsterblockhk 的幣圈快訊。本週市場走勢戲劇化:先是在週初延續普漲,比特幣一度站穩 120000,以太坊突破 4300,BNB 更創下 1300 的新高。然而好景不長,短短數日內行情急轉直下。市場情緒從「貪婪」急墜至「恐懼」週中,導致了史上最大規模 192.5 億清算潮,超過 165 萬名交易者遭波及。
我們早於上週就曾提醒大家,雖然市場進入 risk-on season,但高槓桿與情緒過熱意味著潛在回調隨時可能來臨。如今大跌驗證了這一警告。市場在狂歡過後進入冷靜期,而真正的贏家,永遠是能在風險中保持冷靜與紀律的那群人。
這份週報將快速梳理加密新聞、鏈上數據與宏觀經濟動向,幫助你在情緒擺盪之際保持清晰判斷,避免被短期波動洗出局。

漲勢喘息期下的蓄力修正,恐懼與機會並存
根據 SoSoValue 數據,截至 10 月 8 日,比特幣現貨 ETF 單日錄得 4.41 億美元淨流入,總資產規模達 1,680 億美元,比特幣價格報 123,450 美元。回顧過去一週,資金連續多日維持正流入格局,其中 10 月 6 日錄得近 12 億美元的高峰,為近期最強吸金日;不過隨後至 10 月 8 日,流入規模明顯放緩。這種節奏轉變,反映部分短線資金於高位選擇獲利了結,而長線機構則仍維持穩定配置。 ETF 資金流動放緩,與市場在一連串上漲後出現的短期回調相呼應。這並非趨勢反轉的訊號,而更像是漲勢中的暫歇整理。當前市場情緒在貪婪與恐懼之間反覆震盪,部分資金退場屬自然獲利行為。投資者應警惕短期波動帶來的錯判,不宜在恐懼中離場。歷史上每次大幅拉升前,往往伴隨類似的資金降溫與價格盤整階段。若以中期視角觀察,這段「喘息期」正為下一波更強勁的推升鋪墊空間,而真正的高位,仍尚未出現。

二十億爆倉日:末日清洗還是瘋牛前兆?
根據最新數據,過去 24 小時內共有 165 萬名交易者遭清算,總規模高達 192.5 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BTC 爆倉金額達 53.5 億美元,ETH 緊隨其後為 44 億美元,SOL 亦錄得 20 億美元,XRP 與 DOGE 分別為 7.05 億與 4.68 億美元。最大單筆清算發生於 Hyperliquid 交易所,規模高達 2.03 億美元 ETH-USDT 部位。從數據分佈來看,本輪清算集中於多單,反映前期 FOMO 加槓桿的資金在價格急轉直下時被集體「洗出場」。這是幣圈有史以來爆倉最大的金額(之前單日最大的爆倉額為2億)
如此規模的清算潮,實際凸顯市場已進入高波動末段。連續數日的普漲推升情緒至極點,但基本面與鏈上數據並未出現結構性惡化,ETF 資金淨流入依舊維持。這意味著市場的劇烈轉紅更多源於宏觀氛圍與槓桿過度堆積,而非牛市結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極端爆倉往往是主升段的最後清洗階段。當恐懼擴散、交易者被迫出場時,市場反而在悄然醞釀最瘋狂的一波推升。換言之,這場「二十億爆倉」或許不是結束,而是高潮前的序曲。
最受歡迎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香港人買賣比特幣、以太幣首選 》 【2025 介紹】OSL 註冊優惠、安全性、出入金、特色介紹
適合傳統香港投資者同時買賣股幣 》 【2025 介紹】勝利證券是什麼?安全性、出入金、特色介紹
合約幣種選擇更多,適合買山寨幣現貨 》 在 MEXC 上交易,享受 500 倍槓桿等眾多好處

情緒回落再現恐懼陰影,牛末輪動前的冷靜佈局期
根據 CMC 數據,截至 10 月中旬,加密市場恐懼與貪婪指數重挫至 35(恐懼),顯著低於昨日的 54 與上週的 59,並回到與上月 47 相比更偏冷的位置。圖表顯示,指數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期間一度觸及「貪婪」區間,隨比特幣突破 120,000 美元而推升情緒。但在短暫的數日普漲後,市場情緒急轉直下,伴隨成交量縮減,恐懼快速回補。這一波情緒劇烈切換,與過去 24 小時 192.5 億美元的歷史級清算潮高度吻合,反映槓桿過熱後的急速出清。 情緒由「貪婪」急墜至「恐懼」,正是牛市尾端典型的高波動特徵:短期 FOMO 引爆槓桿,隨後一波暴跌將浮躁資金徹底掃出場。這不意味牛市結束,反而暗示最後的主升浪仍在醞釀。當恐懼蔓延、散戶紛紛撤退,基本面與 ETF 流入並未惡化,反而凸顯市場僅是宏觀氛圍的短期壓制。歷史經驗顯示,最大規模的清算與極端恐懼,往往是瘋狂拉升的序章。真正的挑戰在於不被情緒震盪所動搖,因為下一波最狂熱的行情,往往就在人人恐懼之時悄然逼近。

資金流動結構重塑,市場進入多空換手前的靜默期
根據 Artemis 數據,截至 10 月上旬,Arbitrum 在過去一個月錄得超過 8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與流出,最終仍保持正向淨流入,穩居 Layer 2 資金核心。Hyperliquid 緊隨其後,呈現相近規模的資金往返,顯示短期內資金在兩大生態間頻繁調整。BNB Chain、Starknet 與 OP Mainnet 則錄得中等規模的正向淨流入,資金明顯傾向具穩定應用基礎的鏈。相對地,Ethereum 與 Base 均出現約 5 億美元級別的淨流出,資金自主鏈與高 Beta 區域的撤離跡象明顯,成為本月主要的出血來源。 這一結構反映市場進入短暫「流動性再分配」階段。雖然主流鏈仍吸引長線資金承接,但整體淨流向呈現收縮,說明資金正從高波動標的轉向防禦配置。結合本週市場自綠轉紅的節奏可見,投資者情緒在短暫反彈後再度趨於保守,對山寨季的延續性產生懷疑。然而,這種靜默並非退場信號,而更像大行情前的蓄勢階段。對理性投資者而言,現階段應聚焦於調整持倉結構與分批 DCA 佈局,利用回撤時降低平均成本。當前的平靜,正是下一輪流動性擴散與情緒爆發前最具價值的時間窗口。

鎖倉量再度承壓,市場進入末段換手盤整期
根據 DefiLlama 數據,截至 10 月上旬,DeFi 總鎖倉量(TVL)報 $166.325B,較月初高點小幅回落約 2.7%,顯示整體資金規模仍維持在中高位區間。穩定幣市值達 $303.714B,持續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撐;DEX 與 Perps 的 24 小時交易量分別為 $24.234B 與 $38.31B,顯示短期交投雖有降溫,但鏈上活動依然活躍。從圖表可見,TVL 在 10 月初至中旬間呈現緩步下滑走勢,伴隨波動幅度收斂,反映市場資金逐步轉向觀望。 這一結構顯示市場進入「高位震盪換手」階段,資金雖未撤離,但動能已顯疲態。短期的回調更像是一場健康洗盤,為下一階段流動性擴散預留空間。與近期恐懼指數的升溫與綠轉紅的行情節奏呼應,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減倉避險,導致 TVL 短線承壓。然而,主體資金仍深鎖於鏈上,意味市場並未進入結構性轉弱階段。對理性操作者而言,這段盤整期正是籌碼重組與成本再平衡的良機。若前期已有收益落袋,現階段可透過分批 DCA 的方式進行再佈局,靜待最終的情緒釋放與主升浪啟動,而非在恐懼蔓延時被迫離場。
波動加劇未觸頂:末段狂潮前的暗流
根據 10 月 10 日最新 Bull Market Peak Indicators 數據,30 項頂部指標依舊「零觸發」,系統維持 100%「持有」訊號。當中,Altcoin Season Index 為 59,距離臨界值 75 僅差 16 點,進度達 78.67%,顯示資金持續偏向高風險資產;RSI(22 日)亦升至 58.8,逼近臨界值 80,進度高達 73.5%,暗示市場情緒逐步升溫。另一方面,比特幣 Ahr999 指數僅 1.10,距離高位 4 仍逾 2.9,進度僅 27.5%,與 Puell Multiple(45.91%)及 MVRV Z-Score(49.2%)等核心估值指標相呼應,表明市場雖然升溫,但尚未進入過熱區。 這樣的結構顯示,資金仍偏向風險資產,意味行情尚處於典型「risk-on」階段,高風險對應高報酬,但短線獲利亦需謹慎落袋。由於關鍵頂部訊號未被觸發,牛市尚未邁入終局,但逐步逼近尾聲的格局已現。對投資人而言,不應被短期紅綠切換動搖,而應把握區間震盪中的倉位調整,準備迎接最後一次大規模狂熱推升,並同時為後續潛在的熊市反轉預留迴旋空間。
解鎖潮來襲:大幣背後的隱性賣壓
數據顯示,本週至未來兩週將迎來多個解鎖事件,潛在賣壓不容忽視。APT 將於 1 日後釋放價值 5,678 萬美元,佔流通市值 2.15%;ATH 在短短 1 日 20 小時內解鎖 7,407 萬美元,規模達市值 11.19%;STRK 將於 4 日後釋放 2,223 萬美元,佔比 2.94%;SEI 與 ARB 分別於 4 至 5 日後解鎖 2,194 萬美元與 3,968 萬美元,對應市值壓力 1.24% 與 1.78%。此外,ZK、FTN 與 KAITO 的解鎖比例同樣不低,其中 FTN 已釋放 98%,即將解鎖 4,000 萬美元,供應空間幾近飽和。 這一輪解鎖集中落在山寨幣短期上漲之後,顯示早期資金有傾向於「反彈套現」。從規模上看,ATH 的單次解鎖金額與佔比極具衝擊性,對市場情緒或成為短期導火索;而 APT、ARB、SEI 這些高市值項目雖相對分散,但疊加效應將逐步削弱信心。與當前市場走勢呼應:經歷幾日上漲後,紅盤恐慌隨解鎖潮而再現。此處並非末日,而更像是「最後清洗」,資金正快速尋找承接面。若恐懼加速釋放,反而可能為下一輪大規模狂熱行情奠基。對投資者而言,不應被短期波動嚇退,而是利用解鎖帶來的低點逐步佈局,等待最終的「大瘋狂」登場。

百億清算重塑情緒底部,理性布局或是最佳時機
根據 Crypto Bubbles 數據,過去一週市場在歷史性 200 億美元清算潮後劇烈分化,整體結構由綠轉紅,投資情緒急速降溫。COAI 以驚人的 +1,659% 週漲幅成為異數,ZEC +62.3%、TAO +20.4%、STRK +17.7% 等少數強勢代幣仍展現韌性,然而多數主流與山寨代幣全面承壓,MYX -39.7%、2Z -34.9%、MORPHO -20.3%、FET -16.4% 皆出現明顯回調。板塊輪動急速失衡,市場熱點迅速退潮,恐懼重新主導投資節奏,顯示資金正從高風險標的撤出,轉向防禦性資產。
然而,這場情緒崩盤未必代表牛市終章。從鏈上數據與情緒週期觀察,目前市場雖明顯降溫,但仍未出現典型「瘋狂期」的末段特徵——例如主流媒體全面報導、散戶無序湧入與迷因幣普漲現象。這意味著當前階段仍屬牛市後期但未達高潮,市場仍有潛在上行空間。隨著波動度下降與清算後槓桿重置,資金結構正變得更健康。然值得警惕的是,當下行修正結束後,若再度進入短期亢奮與追高潮,將極可能構成最終頂部。換言之,牛市雖未完,但已近終局。這段上行將更快、更劇烈,並隨時可能反轉。
因此,對投資者而言,現階段應以「恐懼中布局,亢奮時收割」為核心策略。分批 DCA 進場、鎖定優質標的,既能把握最後一波上行紅利,又能為潛在轉折保留籌碼與安全邊際。在這場靜默的市場調整中,冷靜者終將成為下一波浪潮的領航者。

10·11 黑色震盪日:二十億清算重擊市場信心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 100% 關稅、並擴大科技出口管制,市場在短短數小時內陷入全面恐慌。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自約 4.25 兆美元 暴跌至 4.05 兆美元,蒸發逾 2,000 億美元。比特幣重挫 10% 至 107,000 美元,以太坊、XRP、BNB 等主流幣皆跌逾 15%。同時,週內更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 24 小時 200 億美元槓桿清算潮,部分山寨幣(如 XPL)單日跌幅高達 46%,部分代幣更在數小時內腰斬,疑與場外交易(OTC)及做市商流動性崩潰有關。市場轉入典型「risk-off」模式,投資者普遍減倉避險,恐懼再次佔據主導地位。 此輪暴跌不僅揭示加密市場仍處於高波動、高槓桿的風險偏好階段,更突顯了情緒與宏觀政策對價格的瞬時衝擊力。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恐慌蔓延,但市場尚未出現牛市尾聲常見的「全面狂熱」現象——未見主流媒體瘋傳、散戶無序湧入或迷因幣普漲。這顯示牛市或尚未終結,然而末段行情已近,未來的反彈將更快、更劇烈。當前關鍵在於保持冷靜與紀律:若焦慮與恐懼影響決策,應適度減少持倉規模,以降低情緒干擾。投資首要原則是「不過度投入」,唯有在風暴中維持理性,方能於混亂中捕捉下一波狂潮的契機。市場的劇震不是終章,而是瘋牛前的靜默震央——此時的冷靜,正是下一次高漲的門票。
全球最大比特幣沒收案:暴利與黑金交纏
英國法院在十月初裁定,中國籍女子錢志敏張雅迪因龐氏式詐騙與非法持有資產而被定罪。她於2014 至 2017 年間欺詐逾 12.8 萬名受害者,將所得資金轉化為 61,000 枚比特幣,市值逾 50 億英鎊(約 6.7 億美元)。案件涉及跨境洗錢、假證件入境、房地產置產,成為英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沒收行動。此案不僅顯示加密資產的驚人財富效應,更折射出其高度匿名與跨境流動性,使其成為犯罪分子藏匿與轉移資金的首選。 這起案件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矛盾:加密貨幣既能創造巨額收益,同時也構築了一個「難以追蹤的金融黑洞」。其去中心化特性令傳統監管失效,進一步助長詐騙、洗錢與非法資產轉移。雖然當局透過立法改革,試圖加強沒收與凍結機制,但案件本身反映出 投資者的利益與市場的信任,始終懸浮於不透明的黑網之上。對加密市場而言,這不只是單一案件,而是一個警訊:價格飆升的表象下,潛藏的是更深層的制度風險與社會成本。

BNB 衝破 $1,300,熱度爆棚卻難敵回調浪潮
BNB 於 2025 年 10 月 6 日突破 $1,300,短時間內再度刷新歷史高點,市值超過 1,540 億美元,僅次於比特幣與以太坊。BNB 鏈在所有區塊鏈中 24 小時手續費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 Hyperledger 與 Solana。過去一周,BNB 上漲 19%,且目前約 30% 供應量已鎖倉於機構資金流入的 DeFi 生態系統中,顯示資金正集中於 BNB 鏈,而中國交易者與機構在鏈上活動頻繁,使其流動性優勢顯著。 然而,隨後 BNB 自高位出現短線回調,價格一度回落至約 $1,100,回測前期突破區間支撐。此波回調主要由短期獲利了結與資金輪動所致,但整體多頭結構仍未被破壞。歷史數據顯示,BNB 近期自 $600 底部以來已上漲逾 100%,且突破整合區間 $1,193 後,技術面第三波突破目標仍指向 $1,500,潛在增幅達 51%。中國市場交易活躍、資金規模龐大,加上鏈上交易與鎖倉比例高,降低了因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價格修正風險,形成穩健上升支撐。由此可見,BNB 的高流動性與生態活躍度,使其即便在短線回調後,仍具持續推進的動能。
比特幣創新高後暴跌:125,700 美元刷新歷史,高位瞬間回落至 9 萬區間
比特幣於 10 月 6 日凌晨突破 125,700 美元,刷新 8 月 14 日所創下的 124,290 美元歷史高位,年內累計漲幅逾 50%,僅 10 月前五日已上升 11%。市場數據顯示,現貨比特幣 ETF 上週錄得自推出以來第二高資金流入,反映長線拋壓減弱、短線資金穩定。歷史統計亦顯示,比特幣在過去 12 年中有 10 年於 10 月錄得正收益,形塑所謂 Uptober 效應,加深投資者對加密資產作為避險及增值工具的認知。 然而,這波狂熱僅維持數日便急轉直下。10 月 10 日,比特幣於高位重挫近 30%,最低一度跌至 98,000 美元區間,為近兩個月以來首次跌回五位數。這場閃崩伴隨史上最大規模的 24 小時 192.5 億清算潮,超過 165 萬名交易者被迫出場,市場恐懼指數從上週的 59 暴跌至 35。從分析角度看,頻頻突破里程碑並不意味牛市可一帆風順。歷史經驗顯示,急漲往往伴隨結構性回調與情緒清洗,尤其在政府停擺、財政赤字與流動性寬鬆等宏觀背景下,投資熱潮可能加劇市場過熱。

MicroStrategy按兵不動:巨鯨停手背後的信號
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後,市場情緒持續高漲,但兩大數字資產庫存企業──MicroStrategy 與 Metaplanet──卻在本週例行時點未有增持動作。這一異常舉措與其過往慣例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當 Solana 的一間數字資產庫存公司仍在同日宣告建立逾 5.3 億美元倉位時,反差更顯突出。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rategy 已因龐大債務及股份稀釋承壓,若其無法持續推動購買計畫,比特幣的需求側或失去一個核心推手。 這樣的沉默,反映的不僅是資金週期上的調整,也暗示比特幣價格推升的動能正更多依賴槓桿與衍生品交易,而非活躍錢包地址等基本面需求。換言之,當帶動市場的「大鯨魚」選擇觀望,背後傳遞的或是一種警示:當投資者沉浸在歷史高位的樂觀氛圍中,實際的增量買盤卻開始減弱。若宏觀不確定性升溫或價格停滯,這種結構性斷層可能引發連鎖效應,為市場埋下潛在隱憂。
MetaMask空投在即:3,000萬美元Linea獎勵計劃啟動
MetaMask 宣布將在未來數週推出首季 超過 3,000 萬美元等值的 Linea 代幣獎勵計劃,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鏈上獎勵方案之一。該計劃涵蓋推薦獎金、以 mUSD 穩定幣支付的激勵、合作方專屬獎勵以及代幣優先權益,並特別強調長期用戶將獲得額外回饋。此舉不僅旨在推動 Consensys 的 Linea Layer-2 網路活躍度,也藉由導入 MetaMask 的龐大用戶基礎,鞏固 mUSD 穩定幣的使用場景,構建完整的生態循環。 從分析角度看,此次獎勵計劃不僅僅是單次空投,而是將用戶行為直接綁定於未來代幣價值捕捉。換言之,透過頻繁使用MetaMask 的內建 Swap 與 Bridge 功能,參與多鏈交互的真實用戶,更可能獲得長期性獎勵與後續代幣分配。這種激勵設計將有效過濾短期農夫行為,轉向鼓勵真實流動性與跨鏈應用。對加密市場而言,這意味著下一波空投浪潮不再只是「短線套利」,而是深度參與度的測試。對投資者來說,與其僅期待價格突破,不如 把握參與互動的時機,將日常鏈上行為轉化為未來資產積累。
MetaMask 功能全開:永續合約直上 40 倍槓桿
MetaMask 正式將永續合約交易引入錢包內,透過 Hyperliquid 基礎設施,支援超過 150 種代幣、最高 40 倍槓桿,並同時推出涵蓋交易、推薦、卡片支付與穩定幣持有的獎勵計劃,獎勵池規模超過 3,000 萬美元。這不僅使 MetaMask 脫離「純錢包」定位,更邁向綜合型 DeFi 平台。未來還將整合 Polymarket 預測市場並發行 MASK 代幣,進一步加強生態閉環。 這些功能的落地,代表用戶不再需要依賴中心化交易所,即可在鏈上完成槓桿對沖操作。換言之,即便市場進入熊市,投資者也能透過 MetaMask 直接做空獲利。這種趨勢不僅符合去中心化金融的發展邏輯,也揭示 Web3 生態正逐步從單一入口錢包,演變為具備全套金融工具的自洽系統。
千億級資本旋風,複製2015年Web3敘事
ICM(Internet Capital Market,網路資本市場)正逐步成為本輪山寨季的核心板塊。其公式「Ideas + Attention = 資本」徹底降低融資門檻,將市場從純粹的迷因博弈推進到初創融資的制度化實驗。根據數據,Pump.fun市值約65億美元,幾乎壟斷「注意力型」發幣,而定位鏈上矽谷的Believe生態市值僅1.1億美元,卻憑藉實際商業模型逐步積累黏性。這種板塊分化,反映市場從「垃圾幣盛宴」過渡到「鏈上創投」的轉向。 ICM熱潮可被視為2015年Web3 敘事的複刻:當年去中心化應用是願景,如今鏈上融資正在成為實踐。Solana積極擁抱ICM,更加速了市場認知,顯示其與以太坊的競爭不再僅是TPS,而是生態敘事的再定義。然而,板塊輪動的規律意味著ICM雖為新一級敘事,亦同時是大戶獲利出貨的最佳時機。若歷史押注AI、迷因的狂熱經驗仍具參考價值,投資人或應在資金正式湧入前提前布局,並於狂熱臨界前果斷減倉,以避免重演資本退潮的周期性清算。
Litecoin、HBAR ETF 將獲批:二線幣迎來重大催化
Canary Capital 已提交最後文件,預計在美國政府關門結束後,即可推出 Litecoin(LTC)與 HBAR 的現貨 ETF。兩檔基金分別設定代碼 LTCC 與 HBR,費率高達 0.95%,遠高於比特幣 ETF 的平均 0.15%-0.25%。Bloomberg 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指出,此舉意味流程已進入最終階段,亦暗示 ETF 獲批僅剩時間問題。歷史經驗顯示,ETF 批准往往被市場視為「正規化」與「資金流入」的信號,對二線幣具短期拉抬效應。 然而,這類催化事件多半成為大戶的出貨契機。以比特幣 ETF 獲批為例,消息公布後價格短暫拉升,但隨即出現明顯回調。LTC 與 HBAR 作為二線資產,流動性與投資者基礎有限,更容易在情緒推高後迅速反轉。對散戶而言,雖然 ETF 新聞可能帶來短線行情,但若無後續持續資金流入支撐,其效應極可能轉瞬即逝。建議投資者在利多兌現前審慎考慮獲利了結,避免在市場情緒見頂後成為承接高位的流動性出口。
Grass再獲千萬美元融資,DePIN敘事繼續發展
Solana生態的DePIN專案 Grass 近日完成1,000萬美元bridge round,投資方包括Polychain與Tribe Capital,顯示其商業模式已跨越驗證期並進入規模化推進。Grass透過分散式網路架構,允許用戶出售閒置頻寬,累積出前所未有的數據存取能力。目前Grass月活用戶達850萬,合作機構超過20間,涵蓋AI實驗室、非營利組織及大學。據官方表示,所有客戶收入將直接進入Grass Foundation,而GRASS代幣則為主要價值承載工具,為投資人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回饋鏈路。 Grass的策略轉向不僅限於訓練數據,而是逐步切入推理(inference)市場,計劃完成「互聯網級網路爬蟲」並建立即時語境檢索,這將大幅提升AI模型的商業化能力。此舉相當於將DePIN從「資源供給」升級為「AI基建」,使其成為2025年資金流向的潛在焦點。對投資人而言,Grass Season 2 並非僅是短期炒作,而是一個逐步擴張的應用生態;在大盤波動與資金分歧之際,安裝並參與該網路,或可視為一個中期穩健的選擇,以捕捉DePIN與AI交叉疊加的成長紅利。
宏觀新聞

百日貿易戰再燃:200億清算引爆市場恐慌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截稿前的 10 月 10 日宣布自 11 月起對中國商品徵收 100% 關稅,並擬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導致全球市場瞬間進入劇烈震盪。加密總市值於數小時內自 4.25 兆美元 暴跌至 4.05 兆美元,蒸發超過 2,000 億美元。比特幣重挫 10% 至 107,000 美元,以太坊、BNB、XRP 等主流幣跌逾 15%。週內更爆發史上最大規模 24 小時 200 億美元清算潮,多數山寨幣瞬間腰斬,XPL 單日跌幅達 46%,疑因場外交易(OTC)與做市商流動性崩潰所引發。全球避險情緒急升,市場轉入全面「risk-off」模式,情緒指數快速墜入恐懼區間。 此次暴跌雖猛烈,但正是市場健康修正的自然過程,透過清洗過度槓桿與短線投機者,使結構更為穩固。從週期角度觀察,加密市場仍處於高波動、高風險偏好的成長階段,並未出現牛市末期的「非理性繁榮」——散戶 FOMO、迷因幣全面噴發與主流媒體造勢尚未浮現。這意味著牛市尚未結束,但末段行情已近,當流動性重回風險資產時,反彈或將快速而劇烈。對投資人而言,此時的關鍵並非恐慌出逃,而是以紀律應對、理性加倉。若焦慮導致決策失衡,應主動降低倉位、控制風險,因投資首要原則即是不讓情緒主導行為。我們 Monsterblockhk 上期週報曾建議「高位獲利、靜待回調」,若已落袋,此刻正是重新布局、以靜制動的最佳時機。市場的劇震非終章,而是瘋牛前的洗禮——唯有在恐懼中冷靜,方能在下一輪浪潮中穩立浪尖。

金價突破 $4,000,貴金屬成防護要角
本週金價飆升至每盎司 $4,000,且像 Ray Dalio、Jeffrey Gundlach 等大型投資人紛紛建議把黃金納入配置。Dalio 建議最高可達投組 15%、Gundlach 提到多達 25%。價格與大咖言論同時指向一個明確事實:資本正快速從風險性資產撤離或減碼,轉而尋求能在貨幣貶值下保值的載體。當前金價的極端上行,不只是短期避險情緒,更反映出市場對流動性與實質資產的重新評價。 從景氣與資金輪動角度觀察,黃金走強常是繁榮末段或系統性風險抬頭的先行訊號。當股票與加密資產遭遇獲利了結潮或流動性反轉時,貴金屬往往成為主要避風港。筆者判斷:若未來幾個月出現股市與加密資產的大幅回撤,黃金與白銀將呈現超額表現;因此面對目前的過熱行情,建議以分批、具紀律的方式將部分已實現利潤轉入貴金屬或相關標的,既保留參與後續上行的可能,也建立有效的下行防護。總結而言,金價突破與資金偏好轉變不是孤立現象,而應被視為調整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的一個明確訊號。
科技股泡沫正臨界點,資本狂熱終將回歸均衡
近期,Thoma Bravo 創辦人 Orlando Bravo 直言 AI 公司估值已進入「泡沫區間」,甚至將其比作網路泡沫時期。他指出,部分初創企業年收入僅 5,000 萬美元,卻被市場估值至 100 億美元,對投資人而言幾乎不可能在現有現金流基礎上實現合理回報。儘管與網路泡沫不同,本輪資金由財務健康的大型企業支撐,但估值脫離基本面,已清晰顯示出市場處於景氣循環的過熱階段。 從經濟學角度看,資本市場運行始終圍繞景氣循環展開——繁榮、過熱、衰退、復甦四個階段交替出現。AI 股的現狀正對應於典型的「過熱期」,資金狂熱、估值失衡,風險與機遇並存。對加密貨幣市場而言,AI 泡沫一旦降溫,風險資金或將轉向流動性更高、週期性更強的加密資產。這提醒投資者不應妄想精準踩點,而是應以分批布局、逢高落袋為核心策略,在即將到來的市場瘋狂與調整之間,保持紀律,將短期波動轉化為長期優勢。
聯準會轉向加速,資金環境將再度重塑
美國聯準會理事 Stephen Miran 近期指出,美債市場的異常冷靜本身即是一種信號,支持更快速的降息進程。與過往政策調整伴隨的劇烈波動不同,本次債市在降息後反應平淡,顯示市場早已預期進一步寬鬆。再者,隨著通脹回落與經濟基本面降溫,美國當局有充足理由推動年底前至少一輪額外降息。此舉既是對經濟減速的防禦,也是鞏固市場信心的政策選項。 若降息確實落地,全球資金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對加密貨幣市場形成雙重影響。一方面,流動性增加將推動風險資產迎來短期狂熱,為比特幣及主流代幣提供強勁支撐;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寬鬆的行情亦隱含波動加劇與修正風險。這意味著,市場雖將進入新一輪流動性驅動的狂潮,但投資者不宜妄想精準踩點,而應把握降息後的流動性窗口,透過分批獲利鎖定與風險管理,將政策紅利轉化為長期資本增值。
鏈上數據分析:

貪婪信號漸現:市場由恐轉熱
從最新的 Crypto Market RSI Heatmap 可見,市場結構已明顯轉變。與數月前普遍位於弱勢區甚至超賣區相比,如今更多代幣已進入過熱區間。BNB、ZEC、TWT 與 OG RSI 高企於 80 上方,屬於典型超買水準,PROM、B2、DASH 等亦逼近 70 至 75 的強勢區。全市場平均 RSI 來到 45.87,整體仍在中性區間,但與此前的普遍低迷相比,已顯示資金風險偏好逐步回暖。事實上,若在前期市場恐懼、RSI 跌入弱勢區甚至超賣區時布局,今日已能獲取可觀回報。 這一變化凸顯出恐慌時購買,瘋狂時售賣的市場鐵律。RSI 的週期波動反映出投資人情緒與資金流動的反身性:恐懼時價格被過度壓低,正是佈局時機;而當貪婪蔓延、RSI 過熱,回吐風險反而上升。對於當前市場,策略上宜避免追高 FOMO,反而應持續回顧數週前已逢低分批進場的倉位,伺機在市場情緒進一步升溫時逐步鎖定收益。唯有紀律操作,方能將情緒化市場化為系統性優勢,並在波動中持續累積超額報酬。

超級周期神話難續,頂部跡象漸現
比特幣自本輪高點 12.4 萬美元回落至約 11.37 萬美元,跌幅僅約 8%,相較於本周期平均 28% 或前期高達 60% 的修正幅度,顯得極為溫和。從圖表可見,自 2011 年以來,比特幣多頭周期的波動幅度正逐步收斂,反映市場結構逐漸成熟、流動性深化與機構化交易提升。然而,這種表面穩定亦可能掩藏市場能量的積聚。當前價格走勢與 2015 至 2017 年周期中期階段相似,維持穩定上行卻未出現爆發性「吹頂」行情,意味市場正處於潛在的高位盤整階段。 波動性下降雖有助於市場穩定,但也象徵潛在的末段特徵。歷史顯示,比特幣在進入頂部區域前,往往經歷長時間低波整理,隨後迅速爆發並反轉。若現階段的「平靜」延續過久,市場可能誤以為「超級周期」仍在延伸,而忽略了周期性自然規律的回歸。從宏觀角度觀察,當前的結構更貼近周期末段的冷靜積累,而非長期牛市的起點。投資者宜保持警覺,警惕波動性壓縮後的急速釋放,因真正的頂部,往往在最不具戲劇性的時刻出現。

散戶須警惕過熱循環,牛市時鐘逼近尾聲
從 Glassnode 的比特幣價格週期圖可見,本輪循環與過去兩個週期高度重疊。若假設 124,000 美元已成全局高點,當前週期已持續約 1,030 天,接近 2015–2018 與 2018–2022 兩輪約 1,060 天的長度。數據顯示,歷史上峰值回報正逐步遞減:2011–2015 年紅線顯示逾 200 倍漲幅,2015–2018 年藍線約 100 倍,而 2018–2022 年綠線僅約 20 倍。本輪黑線走勢則溫和許多,雖保持正增長,但斜率已顯著放緩,與過去狂飆型態迥異。近期 MicroStrategy 連續數週未再增持比特幣,亦反映出機構資金進一步推升行情的動能開始減弱。 此現象強調出一個殘酷事實:牛市並非無限延展,而是遵循著週期與資金流向的鐵律。當前位置距離週期終點僅剩數週,對於資金有限的散戶而言,盲目追高極易陷入週期尾端的套牢區。相比之下,理性應對的策略是在高波動期保持紀律,利用前期落袋收益逐步調整倉位,並將剩餘資金分批配置於低估標的,而非陷入末端貪婪的 FOMO。市場的週期性提醒我們,真正能穿越牛熊的優勢並非倉位大小,而是能否在情緒轉折前保留彈性,將週期收割為長期資本累積。

利潤比率觸頂:市場進入狂熱臨界
比特幣的 已實現盈虧比數據顯示,每一輪週期的局部頂點,皆出現在獲利實現率接近極端值之時。圖表中可見,本輪牛市並非單一延伸波段,而是出現三次歷時數月的獲利潮。每當超過 90% 的流通幣處於獲利實現,市場隨即進入高風險區域,標誌著週期峰頂。當前,我們剛從第三次極端獲利區域脫離,歷史規律顯示後續進入降溫或修正的概率大幅增加。 這意味著市場正處於一個典型的「狂熱前夕」階段:價格未必立刻反轉,但短期將極度瘋狂,並伴隨急速震盪。此時追求「精準賣頂」幾乎等同於豪賭,極易因情緒誤判而錯失良機。相反,分批鎖定收益、保持現金彈性,才是理性策略。數據提醒我們,真正穿越牛熊的投資者並非在頂點完成完美操作,而是在瘋狂來臨前,能以紀律逐步收割,把不可控的週期波動轉化為確定性的長期資本累積。

比特幣臨關鍵防線,牛熊勢能或將分明
短期持有者成本基準(STH Cost Basis)再度成為比特幣價格結構的核心樞紐。根據 Glassnode 數據,BTC 於 FOMC 後反彈失利,一度跌破短線持有者平均成本 111.6K 美元,最低觸及 109K,隨即引發強勁買盤反攻,價格迅速回升至 118.8K。自 2025 年 5 月以來,該支撐區已五度被測試卻屢次守住,顯示市場短線資金對該水位的高敏感度。此區域的反覆防守,既體現投資者信心,也揭示了當前市場在高位震盪中的動能分歧。 然而,該成本帶亦是牛熊勢能的分界。若價格長時間企穩於 111.6K 之上,將有助於維持中期上行結構並吸引增量資金重返市場;反之,一旦有效跌破,恐觸發連鎖獲利了結與槓桿去化,進而引發周期性回調。結合比特幣四年減半周期的歷史節奏,當前位置或正處於「牛市末段震盪」階段,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將更為敏感。對投資者而言,維持紀律與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唯有在支撐確認與失守之間保持理性,方能在即將來臨的劇烈波動中立於不敗之地。
短線獲利動能降溫,修正後或迎新一輪資金蓄勢
比特幣短期持有者實現價值比(STH Realized Value RVT)自五月以來持續下滑,顯示短線資金的獲利強度顯著減弱。該指標衡量短期持有者實現收益與網絡整體交易價值之比,當 RVT 高企時,往往反映市場過熱與獲利兌現潮;反之,指數收縮至「Full Market Detox」區間(約 0.003)則意味市場正進入投機退潮階段。從圖中可見,RVT 已自前期高點大幅回落,遠低於 0.02 的高估區,意味短期投資者已普遍降低拋壓與獲利行為,市場進入結構性降溫。 這一趨勢雖短期拖累價格表現,但從周期視角看,正為下一階段上行蓄勢。當前 RVT 的低位徘徊,反映資金逐步轉向觀望與再累積期。若結合先前多次支撐於 111.6K 美元的短線成本基準,市場的回調或正為後續反彈創造更佳風險報酬比。歷史上,每當 RVT 觸及底部區域並伴隨情緒修復,往往預示新一輪多頭動能的醞釀期。若比特幣在此階段維持健康整理,隨投機資金重新進場,未來數週內或將出現更強勢的短線反彈浪潮。
總結
最受歡迎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香港人買賣比特幣、以太幣首選 》 【2025 介紹】OSL 註冊優惠、安全性、出入金、特色介紹
適合傳統香港投資者同時買賣股幣 》 【2025 介紹】勝利證券是什麼?安全性、出入金、特色介紹
合約幣種選擇更多,適合買山寨幣現貨 》 在 MEXC 上交易,享受 500 倍槓桿等眾多好處

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投資,並自負風險,本文不提供或嘗試遊說觀眾做交易或投資之依據,內容僅用於分享目的,不應視為投資建議,亦不代表 Monsterblockhk 觀點和立場,所有資訊及看法為特定日期所為之判斷具時效性。此外,如在本網站中有任何內容涉及尚未於香港取得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經營牌照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包括但不限於文字介紹、圖片、優惠、活動等,均只提供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地區的用戶。
根據香港《2022 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在 2023 年 6 月 1 日後,所有於香港經營業務或向香港投資者積極推廣其服務之中央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將須獲香港證監會發牌並受其監管,任何相關無牌活動乃屬刑事罪行。如用戶欲了解法例詳情和細節,可查詢香港證監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