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以為幣價是看比特幣本身,其實是在讀「聯準會的臉色」

歡迎大家來到「鏈知識」系列的第三期。繼上一期我們從貨幣的本質出發,探討了法幣信任危機與比特幣的誕生,理解了為何去中心化貨幣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有其獨特意義,這期我們將繼續深入一個同樣重要、卻常被忽略的主題——量化寬鬆(QE)與量化緊縮(QT)。這些看似遙遠的宏觀貨幣政策,實際上正深刻影響著我們熟悉的加密資產市場。


你以為幣價是看比特幣本身,其實是在讀「聯準會的臉色」。想像一下,你正專注研究某個新興區塊鏈項目的技術潛力,忽然幣價暴跌 15%。你滿頭問號翻查推特、鏈上數據,卻發現引發市場雪崩的,不是項目 Rug,不是安全漏洞,也不是開發團隊跑路,而是一則來自美國聯準會(Fed)的利率聲明——「預計將延續高利率政策至年底」。


這並非偶然,而是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深層邏輯之一:幣價的波動,早已不僅由區塊鏈自身驅動,而是被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緊緊綁定。比特幣雖誕生於對央行制度的不信任,卻也不得不在現實中與這個體系共存,甚至共振。尤其在 2020 年以來,聯準會成為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實質「情緒控制器」:一行文字足以吹起泡沫,也足以刺破幻夢。


Web3 從一個邊緣反叛者,走向全球資產配置的一環,這意味著它已無法再脫離宏觀大勢自我發展。對新手而言,理解什麼是利率、什麼是 QE/QT,不再是經濟學家的課題,而是掌握 Web3 生死循環的必修課。

QE 是什麼?QT 又是什麼?

許多人以為「QE 就是央行印錢」,但實際上,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並不是直接發錢給你我,而是央行在金融市場上大量購買資產,主要是政府債券與抵押債券(MBS)。這麼做的目的是讓銀行手上多出一筆「準備金」,就像你錢包變鼓了,自然更敢消費或借錢給別人。


這些銀行有了資金,就會釋出更多貸款,推動企業投資與消費支出,讓整體經濟「活起來」。這就像一場大型資金灌溉行動,讓市場覺得錢變得便宜、好借、流動性充足。相反地,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就是把水慢慢抽回去。央行不再買入資產,甚至把手上的債券賣掉,銀行手上的準備金減少,借貸意願降低,整體市場資金變得緊俏、投資轉趨保守。


這像是經濟過熱後,央行轉身關掉冷氣,讓市場降溫。這裡的關鍵詞「準備金」可以想像成銀行的「隨時可用現金庫存」;而「流動性」就是市場上有多少錢在流動、能不能快速被使用。當流動性高,資產像股票、比特幣就容易被推升;當流動性緊,價格反而容易下滑。


但真正驅動市場的,往往不是操作本身,而是「預期」。市場如同情緒化的觀眾,只要聯準會暗示可能升息或縮表,即使什麼都還沒做,資金也可能提前逃離高風險市場。比特幣從 2020 年 QE 推出時暴漲、到 2022 年 QT 啟動後大跌,就是這場「預期 vs. 行動」的最佳寫照。
這也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矛盾:即使 Web3 自稱去中心化,自由不受控,但資本的動向,依舊逃不出央行那雙「看不見的手」。

利率:市場的「血壓計」與風險資產的節奏掌控者

央行調整利率猶如掌控市場心跳的節奏器,其影響核心在於改變資金的供需平衡。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看,利率是決定總體經濟活動的關鍵變數之一。升息代表貨幣政策收緊,抑制投資與消費,降低總需求;降息則刺激經濟,推升需求與產出。


市場情緒(Market Sentiment)在此過程中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當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樂觀,風險偏好提高,需求增加;反之,悲觀情緒將壓抑投資與消費,需求萎縮。從宏觀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角度,利率變動直接影響借貸成本,改變個別消費者與企業的行為決策。利率上升使得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投資與消費者貸款需求下降,資金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市場資金供給相對緊縮,推高資金「價格」。


降息則反向操作,降低資金成本,促使需求增加,市場流動性加速。這種供需互動下,風險資產的價格自然波動。升息環境下,借貸成本上升,投資者變得謹慎,風險資產需求減少,價格承壓;降息則激發資金流入風險市場,推升價格。
在理想的賽博朋克烏托邦中,金融應該是無國界、無審查、無限制的自由象徵。然而現實中,即使是在去中心化的加密市場裡,那條看不見的「利率線」依然深刻塑造著資金流動的供需格局。


回顧 2022 年以來的加密熊市,美聯儲連續升息,提升了資金的「價格」,使得投資者逐漸縮減對風險資產的需求。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價格波動,幾乎成為全球貨幣政策調整的供需反射。當利率持續攀升,資金成本增加,投資者不得不重新評估持有加密資產的回報與風險,資金供應緊縮,流入加密市場的熱錢大幅減少,導致創新與自由的區塊鏈生態面臨資金斷層。


這一切背後的邏輯鮮明呈現:利率透過調節資金的供給與需求,牽動著全球投資者對風險的判斷與資金配置。風險偏好隨資金成本變動而起伏,冷錢包中資金的撤出正是對供需變化的自然反應。這種與傳統市場同步的動態,默默證明了——資本無論聲稱多麼去中心化,其流向終究受制於宏觀經濟中的供需法則與中央銀行的節奏。


不禁令人深思:這場看似科技顛覆的革命,是否在潛移默化中被宏觀政策的無形手套,套上了資金供需的枷鎖?

QE 牛市、QT 熊市:資金浪潮如何塑造加密市場起伏

量化寬鬆(QE)和量化緊縮(QT)不僅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遊戲,更是市場資金情緒的風向標。QE 時期,央行買入大量債券,將低成本資金推向市場,風險偏好被激活,所有資產價格往往被共同推升。QT 則相反,市場流動性被抽乾,資金變得緊縮,風險資產首當其衝。


這套機制下,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越來越像是傳統資產的變奏曲。2020 年全球疫情爆發後,美國啟動大規模 QE,無限量印鈔,資金如洪水般湧入市場,催生了比特幣與以太坊等主流幣的大牛市。那時,賽博朋克精神彷彿與資本狂潮合流,一時間,去中心化的理想在資本推動下大放異彩。


然而,當聯準會開始執行 QT,慢慢縮表,市場資金鏈條開始鬆動。風險厭惡情緒上升,交易量萎縮,許多創新項目資金斷流,生態陷入寒冬。此時,曾經的「自由革命」愈發像一場富人遊戲:資金的流入與退出,背後是幾個巨型資產管理機構與主權財富基金的決策,而散戶的命運則被波動浪潮裹挾。


這種現象提醒我們,即使加密貨幣技術再先進,沒有穩定的資金流與宏觀環境支持,整個生態依然難逃大起大落的宿命。
Web3 不只是技術賽道,更是資本的賽道。宏觀政策操縱著資金方向,影響著市場情緒,進而左右著你我手中代幣的價值。這場賽局,遠比表面看到的更複雜,也更深刻。

通膨與通縮:加密資產估值模型的「看不見的手」

通膨,似乎是宏觀經濟的萬靈丹或死穴,牽動市場神經。傳統觀念認為通膨必然推高資產價格,但實際情況遠比表面複雜。對加密資產而言,通膨和通縮不只是物價變化的反映,更是市場情緒、信任機制與資金流動的綜合體現。


例如,在通膨高企的環境下,法幣購買力持續下滑,人們傾向尋找避險資產,理論上這應推升比特幣等稀缺資產價值。然而,加密市場的反應並非單純線性。當通膨導致利率飆升,資金成本增加,反而會壓制風險偏好,形成價格的雙向拉扯。
另一方面,通縮環境下,資產價格的持續下跌會引發恐慌性拋售,令加密市場流動性緊縮,估值模型面臨再調整。此時,持幣者必須在理性與情緒間尋找平衡。


這種看似矛盾的動態,映照出加密生態仍深陷傳統資本市場的邏輯。雖然我們手中握有去中心化的代幣,卻無法完全擺脫宏觀經濟的隱形影響力。技術的解放理想,在現實資金鏈條中,不斷被通膨通縮的「看不見的手」所牽引。


讀者不禁要問:我們追尋的價值儲存,是資產本身的稀缺?還是背後資金情緒和宏觀政策的反射?這場加密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傳統經濟遊戲的一部分?

當央行一言九鼎,Web3 是否真的去中心化?

央行的利率決策、資產購買計劃,似乎一紙聲明,就能左右全球資本流向,也牽動 Web3 生態的命脈。曾被視為反傳統、抗權威的加密世界,今日卻像鏡中花、水中月般,映照著傳統金融政策的影子。
在這場看似技術革命的浪潮背後,是巨量資金隨著央行節奏起舞的現實。資金追逐的是風險與回報,而非理想的純粹自由。去中心化的願景,是否在實際資金流動中被稀釋?又或者,它本就是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下的另一種面具?


這讓人忍不住追問:Web3 的「去中心化」,究竟是技術上的創新,還是資本權力重新分配的棋局?當幣圈生態被傳統貨幣政策牽動,真正的「自由」是否還能保留一席之地?還是,它正悄然成為富人遊戲中的一環?

推薦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香港人買賣比特幣、以太幣首選 》 OSL 全港首家持牌交易所,開戶即享高達 HKD 10,088 獎勵
適合傳統香港投資者同時買賣股幣 》 勝利證券:開戶抽東京台北機票、演唱會飛
合約幣種選擇更多,適合買山寨幣現貨 》 在 MEXC 上交易,享受 400 倍槓桿等眾多好處

結語:下一輪 QE 會不會是 Web3 的最後機會?

量化寬鬆(QE)像是一場資本的盛宴,也是一場風險的賭局。過去的 QE 為加密市場注入了生命力,但也讓 Web3 越發依賴傳統金融的輸血。當下一輪 QE 呼之欲出,這會是加密世界最後的喘息空間,還是終將被拉回傳統秩序的開端?


讀者或許會思考:如果資金鏈條斷裂,技術和理想能否獨自支撐這場革命?又或者,Web3 的命運注定與全球央行的決策息息相關,無法逃脫宏觀政策的影響?
這場宏觀與微觀交織的戲碼仍在上演,每一次央行決策背後,都是自由與控制、理想與現實的較量。下一輪 QE,或許不只是金融操作,更是 Web3 未來生死的隱喻。

新手專屬延伸閱讀|打造你的幣圈入門全攻略

剛踏入加密貨幣世界,不知從哪開始?以下精選 7 篇懶人包+實戰教學文章,將由淺入深幫你建立完整知識架構,從平台選擇、交易教學、鏈上工具到數據網站一次打包,幫助你一步步熟悉加密貨幣世界!

 【2025】RWA 是什麼?3 個值得注意的賽道項目與潛在風險分析
 新手必學!4 個免費鏈上工具教你追蹤巨鯨錢包與幣圈資金流向
► 2025 新手必讀!用這六大數據指標學會判斷買入時機
► 最適合香港用戶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2025 最新比特幣新手攻略
► 2025 幣圈新手指南懶人包|鏈上生態入門全攻略
► 【加密貨幣入門完整攻略】怎麼交易、在哪開戶、如何出入金? 
► 百倍幣新手怎麼找?用 4 個超好用工具發掘潛力項目
► 2025 新手指南|USDT 如何轉帳?從銀行入金到錢包收幣完整教學

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投資,並自負風險,本文不提供或嘗試遊說觀眾做交易或投資之依據,內容僅用於分享目的,不應視為投資建議,亦不代表 Monsterblockhk 觀點和立場,所有資訊及看法為特定日期所為之判斷具時效性。此外,如在本網站中有任何內容涉及尚未於香港取得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經營牌照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包括但不限於文字介紹、圖片、優惠、活動等,均只提供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地區的用戶。

根據香港《2022 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在 2023 年 6 月 1 日後,所有於香港經營業務或向香港投資者積極推廣其服務之中央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將須獲香港證監會發牌並受其監管,任何相關無牌活動乃屬刑事罪行。如用戶欲了解法例詳情和細節,可查詢香港證監會網頁。